爭議中的“抗癌廚房”
4月15日,夜里11點,張廣兵坐在“共享廚房”一角,幾天沒有換洗的紅色上衣沾著油漬和面粉,衣服內側夾著他半天時間整理出來的外界打款記錄單。廚房里,另外兩個合伙人和幾個來幫忙的義工坐在一起吃晚飯,聊這幾天發生的事。張廣兵沒有參與,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手機里發布不久的鄭州市金水區聯合調查組公布的信息:
“經查,‘共享廚房’合伙人張某某家庭名下有90.2平方米小產權房一套、40.52平方米小公寓一套,分期付款購買白色馬自達3轎車一輛。社會愛心人士贈予款額579888.25元,款項保存在銀行卡、微信及支付寶中,均未支出。贈予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資正在清點中,當事人已停止接受各類社會贈予。對社會愛心人士贈予的款物使用情況,將依法依規進行監督監管。”
●2023年4月15日早上,張廣兵在“共享廚房”淘米。
●2023年4月15日,在“共享廚房”做飯的張廣兵。
看了許久,張廣兵嘆了口氣,通話記錄里依然顯示著幾百條未接來電,他無暇顧及,隨手拿起桌子上的饅頭咬了一口。官方發布了信息,但他并沒有覺得輕松,“接下來有好多事要做,第一,我要把這個錢款公布明細。第二,物資要盤點清理,把所有問題一一解答,網上說我有公司,我是2014年注冊的批發公司,以前都注銷了,還說我把(捐贈)物資賣了,其實都在倉庫里呢。”
●2023年4月15日,張廣兵站在“共享廚房”門口,不斷地有電話打入。
在金水區聯合調查組公布信息的5天前,張廣兵在店門口貼上了那封“告別信”。之后幾天里,廚房收到了大量外界捐助,有網紅博主送來20萬現金。陜西渭南的王建在抖音上看到張廣兵含淚講述的視頻后,開車從渭南趕到鄭州,決定買一些米和油,再拿1000塊錢現金給“共享廚房”。
王建的二兒子自幼先天性外耳道閉鎖和唇腭裂,已經做了三次手術。王建已從煤礦上退休,每個月3000多塊退休金,妻子沒有工作,孩子手術期間也得到了外界幫助。想到要是有人能吃上自己捐的東西,“是一件挺開心的事。”
很快,“共享廚房”門口的告別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感謝視頻。張廣兵在視頻里說,他收到了大量捐贈,將會繼續經營。這個行為立刻引發網友質疑,有人表示,張廣兵總是賣慘,廚房里的加工費過高,而另一些人則質疑捐款的具體用途不明。
●2023年4月14日,在“共享廚房”門口聚集的人。
●2023年4月14日,路人翻看“共享廚房”門口的物資。
●2023年4月15日,圍觀的人在看門口貼出的銀行賬戶清單。
4月14日下午,廚房紅色招牌前依然堆放著捐贈物資,中間留出了一條狹窄的過道,鋪天蓋地的議論聲聚集在這里——“就不應該打著愛心的名義做這個事,錢到底去哪了?”“外面一根黃瓜賣幾毛錢,他們賣兩塊”。時不時就有人把物資上的防水布掀開,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
據合伙人魏興江介紹,2014年,王戰勝在腫瘤醫院附近的菜市場炸丸子,那時常有患者家屬找他借火做飯,做好飯菜后,會留下5元作為鍋具爐灶的使用費,久而久之就按照這個價格收費。后來張廣兵和他陸續在菜市場開了店,三人各干各的,起名叫“營養餐加工”。
2020年菜市場拆遷,他們的店不得不換地方。最早魏興江過來看房子一問要十幾萬,自從2016年給患有淋巴瘤的妻子看病,家里欠了30多萬,魏興江覺得房價太貴,和張廣兵、王戰勝商量,一起租下了房子,合伙做“共享廚房”。
●2023年4月15日早晨,有人來到廚房詢問張廣兵捐贈情況。
120平米的廚房中,48個電磁爐連排擺在廚房兩側,上方安了19臺抽油煙機,中間是切菜洗菜的操作臺。在廚房前屋是蔬菜店,墻上貼著菜品加工價格。
“告別信”發出后,陸續有人來到這里,發現不同的菜品會被收取不同的加工費,而不是之前說的“5元做一頓飯”。據《中國慈善家》報道,收費標準的表格上,右下方還有“附加服務費”,比如使用破壁機的話,費用為3元,加熱米飯的費用也是3元。這些質疑引發了更多人關注,還有人說,“共享廚房的老板開寶馬住別墅”。
●2023年4月14日,患者家屬穿過堆在門口的捐贈物資進廚房做飯。
●守在店門口的“共享廚房”合伙人之一王戰勝。
臨近晚飯時間,來廚房做飯的人多了,看見患者家屬拎著不銹鋼飯盒,王戰勝打開一道門縫,讓他們進來。如果是來送物資的快遞員,王戰勝會拒絕,“現在沒人接收,已經不接收了,原路退回吧。”
這不是“共享廚房”第一次接受外界贈款和物資。魏興江回憶,2020年7月搬到新址后,除了一些老顧客打電話找來,幾乎沒有什么新客源,加上疫情的到來,醫院封閉管理,每天早上只有10幾個人做飯 。也是在那時,“共享廚房”受到了媒體的關注。
一年后的“720”大雨期間,張廣兵曾將“抗癌廚房”的遭遇通過短視頻發布。不少陌生人送來物資,店里堆滿米和面,還有幾十袋大米和20多箱食用油。
“那時候捐的錢我們全部退了,只是把米面油留下了。后來我說不要再捐了,米面油我感覺夠了,就不要了。”魏興江說。為了存放物資,他們花了800元租下了一間倉庫。
在魏興江眼里,張廣兵是個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的人,還有點馬虎。“有時心不能過大,會出問題的。我總是擔心,畢竟法人是我。想到的、想不到的、我都得做到。”魏興江說。捐贈的事,魏興江之前想過停止,“之前也說過不要再送了。但他們都說我了,今年我就沒吱聲。三個人合伙,我不能老出頭。”
自從合伙經營,每個合伙人帶一個家屬干活, 6個人靠這間“共享廚房”為生。賣菜的是魏興江此前在菜場里認識的商戶,和“共享廚房”分開經營,菜商每個月要付給廚房1800的房租。魏興江覺得菜是必需品,如果覺得菜貴,可以到便宜的地方去買。
對于這幾天發生的事,魏興江也一直在思考,“那個錢真不應該接收,因為必須要經過官方認證,我們當時不清楚這一點,還是我們意識不太夠。”
●4月14日,病人家屬張國青在共享廚房做飯。
●為了殺菌,張國青將裝好的飯盒再次用高壓鍋消毒。
為了給兒子燉排骨,57歲的張國青很早就推著購物車來到廚房。去年3月,張國青32歲的兒子得了白血病,為了給兒子看病,這一年花光了家里所有錢,還在外面借了20萬。兒子要定期來腫瘤醫院做治療,醫生告訴張國青,必須無菌飲食。這意味著飯菜都必須嚴格消毒,最常見的食物消毒方法是用高壓鍋。
張國青不敢在外面買飯吃,為了給孩子做飯,去年一直在醫院旁邊租房子,“我在網上搜過,沒搜到,后來還是打聽患者家屬才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張國青去過醫院周圍的三家共享廚房,價格基本相同,調料不要錢,燉菜10塊,炒菜5塊。
●做完飯后,患者家屬掃碼付款。
張涵的母親被診斷為早期乳腺癌,在做第五期化療,前兩天母親告訴她,很多人給“共享廚房”捐了錢,要是方便,可以去那里做飯。擔心母親被騙,4月15日,張涵特意來這里體驗一次。
她買了番茄、雞蛋、面,一共是7塊錢,加工費5元,花了十幾分鐘做了一個比較快的番茄面,“因為今天我是體驗,所以面放的不多,如果是兩個人的量,性價比還是挺高的,人均6塊,能吃得不錯,如果一個人性價比沒那么高。”張涵說。因為化療,母親會惡心、沒有食欲,張涵只能盡量在飲食上做一些調整。醫院一份雞湯是30塊,兩個人一天差不多要100塊,性價比也不高。
●在廚房做飯的患者和家屬。
●張涵用相機記錄在“共享廚房”做飯的過程,準備回去拿給母親看。
“網上說他們靠這個廚房賺錢買房買車,我覺得沒有那么嚴重。家人生病,讓我能有個地方給她做飯就行。”張涵說。
為了解“共享廚房”的真實情況,劉凱專門買了火車票,連夜從南京趕到鄭州。劉凱今年24歲,大學剛畢業,每天都在網上看進展, “其他城市的共享廚房,就一塊錢,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贈。這里連續三年,每一年都有捐贈,為什么還干不下去?”劉凱不解。
劉凱等了一下午,還是沒有能進到廚房里,也沒有看到張廣兵,“希望不是打著愛心的名義去賺錢。”
●被圍觀的患者家屬。
●2023年4月14日,夜晚,“共享廚房”周圍依然人滿為患。在人群之中,視頻博主用手機對準店面直播。
●3月14日,在門口張貼的手寫物資公告。
魏興江算過一筆賬:一天的客流量起碼要在300人以上,才能回本。如果每天200多人,收入大概是1000多,去掉房租300元,再加上水電費和蔥姜、油鹽等各種材料費用,在沒人捐贈的情況下,大米要自備,盛稀飯的袋子和用的筷子,每天花銷也得四五十。“有時候,顧客煮面可能要用幾雙筷子;打個雞蛋攪攪就扔掉了,有顧客怕臟,用塑料袋墊著,這些數字根本沒法計算準確,很多事情是看不到的損耗。”
魏興江介紹,今年做到現在,“共享廚房”每天的流水在1800-1900元,最多的時候能達到2100,“以前我一個人開店時,也能達到1700,但是現在是3家一起。”
去年疫情,共享廚房斷斷續續停了四五個月, “倒貼了一年的錢。”除了日常的廚房開支,魏興江和妻子租房子住,每個月1000多的房租,“我們也要生活是吧。”魏興江說。
●臨近晚飯時間,患者家屬在廚房中做飯。
●在“共享廚房”中擺放的電磁爐,墻上貼著“早晚送粥,請不要多打”的告示。
去年5月9日,張廣兵的母親突發腦出血,意識不清,妻子也在那段時間生了孩子,張廣兵一個人在廚房、產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三個地方跑。“疫情期間廚房關了5個月,當時也沒收入,廚房還得交房租,一年15萬,房租每天都要付410塊錢。”張廣兵說。在此前,張廣兵接受采訪時表示,每次資金周轉不過來,要么就是找親戚朋友和同學借一點,要么就再去開一張信用卡,倒騰資金。
過去三年里,“把廚房做下去”成了張廣兵口中的“使命”。而在4月13日張廣兵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幾個人都感覺壓力很大,還出現了一些分歧和矛盾,想謀個別的生路,家里都要生活,想著去開個飯店。”
●夜晚,做飯的家屬漸漸離開,魏興江收拾廚房。
“確實急了不想干了,他(張廣兵)媳婦也說他連家都顧不住,還咋弄。”魏興江說,這次告知廚房經營困難前,張廣兵找魏興江商量過,當時魏興江沒答應,“沒想到他商量好了,我只能說好。他們都答應了,我還能說什么。”
《中國慈善家》調查顯示,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在2021年設立了“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大象客戶端公益基金共享廚房項目”進行公開募捐,2021年3月24日至2023年4月11日,陸續有愛心人士捐款,共募集資金49878.61元。但其它形式的捐贈,是否需要受《慈善法》約束,包括公開賬目,目前在法律上較難界定。
“我不敢說我們這是公益,我還是收了錢的。”魏興江覺得,但對患者來說,共享廚房也算是做好事,“今天來的一位顧客,他四五年前就在這邊看病,最近他又來了。”